2010年5月29日

有水當思無水之需──雨水回收


這篇文章是為女宣雜誌387期〔2010年5月〕寫的。


有水當思無水之需──雨水回收



台灣是相對缺水國家!

開玩笑!台灣的年雨量高達2500公釐,是全世界年雨量的2.6倍,怎麼可能缺水?



台灣缺水 不要懷疑

是的,台灣的雨水十分豐沛,卻屬於相對缺水國家。

這是因為台灣的地形多山,河川大部分十分陡峻,使得降下的雨水沒有辦法留存,很快地流入大海之中。另外,即使我們擁有豐沛的年雨量,也因為降雨的地域和季節的不平均,造成地區性和季節性的乾旱。回想看看,我們是不是曾經在報紙和新聞中聽到這樣的消息?「某某水庫的水位快要降到低水位了,請大家節約用水」、「如果再不下雨的話,就要開始實施分區供水」…。這就是雨水不能有效保存和降雨不平均造成的嚴重結果。



暖化造成氣候變遷

最近這幾年地球暖化對於氣候變遷產生極大的影響,不只是科學家關切這個問題,連我們這些升斗小民都親身經歷暖化的後果。忽冷忽熱的冬天、該來不來的梅雨、爆熱的夏天、規模愈來愈強大的颱風…。甚至,還有一些預告地球末日的電影,令我們不禁懷疑它們到底是警世惕厲的先知之聲,還是危言聳聽的誇大之辭?姑且不論末日的事,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暖化的問題日漸嚴重,就應當盡力做一些改變。



雨水回收 刻不容緩

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進入曠野之地的時候,缺乏食物和飲用水使得他們屢屢抱怨,深深得罪了上帝。「沒水喝」還真是個大問題呢!

今天,我們生活在台灣雖然還不致於到「沒水喝」的地步,不過,如果氣候愈來愈極端化是一種難以逆轉的趨勢的話,我們的確應該好好考量一些因應之道,把它們落實在生活之中。等到真正沒水喝的時候才要開始想辦法,恐怕緩不濟急了。其中,雨水回收是台灣這種雨量多的地區很適合推動的環保方法。

雨水回收顧名思義就是降雨時把雨水收集貯存起來,用來做為日常生活中沖馬桶、澆灌花木的用途。雨水的收集方式很多,例如:利用屋頂將雨水引流進入貯水的雨撲滿之中,再進行簡單的過濾處理,就可以加以利用。

雨水回收和興築水庫的概念有些類似之處,兩者都是把原本會流走的水保存下來,加以利用。不過,雨水回收的「雨撲滿」裝置上比較方便,規模大小可以自行決定,費用也比較節省。大型水庫的興建經費高,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爭議較大,而且也不是每個地點都適合興建。

回收雨水的量不夠用的話,怎麼辦?是的,雨水回收的規模可大可小,再加上氣候的因素,不太可能用回收雨水完全取代自來水。這時候,只要預先設計好管線,在沒有雨水的時候,還是可以使用自來水。

猜猜看,利用回收的雨水沖馬桶,能省多少水呢?傳統的沖水馬桶沖水一次用掉12公升的水量,相當於12瓶一公升的寶特瓶礦泉水的量。一個人一天如果使用8次廁所的話,就會用掉96瓶一公升寶特瓶的礦泉水。一個月下來,就是2880瓶的水量。哇!還真不少哩!想想看,如果用回收的雨水來取代的話,可以省下好多的水。這樣不但可以節省自來水的使用量,使我們的水源消耗量減低,還可以節省自己的荷包,降低水費。對於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而言,可以節省下來的水量和水費更是可觀。當然,如果再以省水龍頭和馬桶加以配合,環保指數就更高了。



雨水回收的先鋒

你知道嗎?在台灣,有許多機關已經在進行雨水回收了。像是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和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中,就設有雨撲滿收集雨水,提供公廁沖水之用。另外,位於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也設計了雨水回收的功能。在宗教團體中,慈濟綜合醫院也有完善的雨水回收設備。

另外,台灣有許多學校開始在校園中設置雨水回收系統,像是彰化的北斗國小和蘇澳的岳明國小等,將回收的雨水用來沖馬桶和澆灌花木,一整年可以節省上萬元的水費支出。

雨水回收不只達到節能的目的,同時也教育我們的下一代,知福惜福。



起而行 做好管家

在創世記第一章中,上帝將管理世界的責任交託給人類。在地球的各種資源面臨危機的今天,特別是水資源愈來愈有限的時候,我們基督徒身為上帝的管家,更應當善盡管家的職分,運用智慧來管理水資源。

「錫安的民哪,你們要快樂,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歡喜;因他賜給你們合宜的秋雨,為你們賜下甘霖,就是秋雨、春雨,和先前一樣。」(約珥書2:23)雨水是上帝的恩賜,我們要好好珍惜。現今,當我們有夠用的水的時候,讓我們用感恩的心,以雨水回收系統和其他的環保方案,向世人見證我們是一群珍愛上帝創造的世界的基督徒。





附記:經濟部水利署設計的水資源網站,裡面有豐富的內容,提供讀者參考。

「水精靈星球」http://www.kidswcis.itri.org.tw/index.htm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