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4日

不老部落、小米酒和我

 
位於宜蘭山區的不老部落












去年(2010年)農曆春節,有機會到宜蘭大同的不老部落一日遊。
bulau bulau是泰雅族語,「閒逛」之意。
大概就是說這個地方很適合讓人悠閒地逛逛、晃晃吧!

對於我們這種懷抱著某種期待上山的都市人而言,
不老部落就如同仙境般,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參訪的。
也許是這樣,所以要事先預約,才進得了不老部落。


接待訪客的半露天餐廳











還記得那天的宜蘭濕冷,細雨綿綿。
上了山,冷冽的空氣,連呼出的氣都冒著白煙,印象中的溫度計的紅汞停在8℃。

冷氣團中的不老部落帶著一種清明的美。
各種植物露出清澈的綠,讓人的心自然而然地沈澱下來。
半露天的餐廳,被冷空氣緊緊地包圍著,我的羽毛衣從頭到尾沒離身。


部落入口的小動物頭顱












 泰雅族人擁有黥面出草的傳統。
女子要能織出美麗的布匹,男子能打獵(出草),才算取得黥面的資格。
當然,今天已經不再能出草了,能獵得山豬便算是勇猛的獵人;
能織出美麗花紋布匹的女子雖然不少,
泰雅族的壯士和美人還黥面嗎?
這是進步,或是傳統的流失?

部落入口處擺著小動物的頭顱,一方面提醒訪客進到了出草之境;
另一方面,也是悼念著古老的傳統吧!


神韻十足的山豬木雕
 











部落旁的山坡上,一群傳神的木雕山豬,據說是獵人閒暇時打發時間的木作成品。
遠觀時,就像林子裡有一群山豬在bulau bulau一樣。是這趟旅程中,我最喜愛的景像。
獵人為頑強的對手打造雕像,沒有醜化、誇大,完全掌握了神韻,
這是獻給對手最大的敬意吧,我想。



接合現代和原住民風的餐聽擺設












山上的午餐,生平頭一次的冷氣團包圍餐,滋味很特別。
改造過的原住民風味,西式的呈現方式,很後殖民,很混雜(hybrid)。
我想,這是原住民文化要往前走的一個過程吧,總是要實驗和嘗試,
能走得下去,就是文化的生機,就是新的生命力。



前菜和小米酒












這次在不老部落,對自己和小米酒之間的關係有個嶄新的發現!
我的酒量一向不好,只能承受150CC的啤酒或葡萄酒,而且馬上會有顆紅蘋果臉。
聽說,這是由於出生時少了某種配備(酶)的關係。

不知是否是天太冷,還是不老的朋友太熱情,
我竟然在不知不覺中,喝下了恐怕是300CC甚至更多的小米酒,
而且,沒有紅蘋果臉!
直到覺得自己已經微醺,才打住。

啊!小米酒,如今我才明白,你是我的麻吉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